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丰县继1998年获得全国果品产量十强县、2003年获得全国果菜十强县后,2007年8月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各地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加权平均计分后,再次获得中国苹果20强县。丰县位于江苏省最西北端,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幅员面积1450平方公里,耕地8.8万公顷,果树面积3.13万公顷,其中苹果面积2.45万公顷,产量39.71万吨。丰县土壤系黄泛冲积沉淀物发育起来的黄潮土,表土覆盖以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地肥沃,质地疏松,透气性强。
非常适合多种落叶果树生长。丰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果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最近几年来突出发展早中熟苹果和晚熟富士苹果,分别达到5万亩和30万亩,红富士是丰县果树的拳头品种。
自1972年成功引进以来,经过多年的科学驯化,筛选出适合丰县气候条件、品种优良、性能稳定的长富2号、秋富1号、岩富10号、普富等系列品种。在1985、1989、1994、2000年连续四届全国晚熟水果评比中独占鳌头,成为全国唯一蝉联部优水果称号的产品。1999年又荣获“’99昆明世界博览会唯一指定无公害苹果”,’99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品牌产品”,第三届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中华名果”称号,并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江苏省首届名牌农产品,农业部苗木果品质检中心跟踪检测“无公害果品”。
“十一五”时期,是丰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丰县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作为强县富民的第一要务,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根本,切实加快果业发展步伐,其具体做法是: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坚持把果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形成做大做强特色果业的发展共识。
大力开展果业产业的各种评比奖励活动,充分调动各方面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二是调整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努力形成主次分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果业新格局。加快老果园改造步伐,积极发展新优品种,淘汰5万亩老果园,发展优新品种5万亩,高接更新5万亩,重点发展以红富士优系为主的晚熟品种,适当发展以嘎啦、美国八号等等为主的早中熟鲜食品种和加工品种。
三是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积极扶持培育一批储运、加工、营销龙头企业,上接市场,下连基地,实现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加快冷藏设施建设,建设2—3个5000吨以上的冷藏库,保证鲜果储藏质量,实现季产年销。
大力引进资金、技术、人才,积极开发果汁、果酒、果酱、果干等深加工系列产品,促进果品加工向系统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努力增加果业附加值,提高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实施精品果工程,打造优质名牌。大力实施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管理措施、统一用药方案的“五统一”标准化生产管理,全面推广树形改造、平衡施肥、精品果生产和无公害生产等关键技术,力争3年内普及率达到70%以上,5年内全面普及,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组建果业协会,成立一支由80—100名技术能人组成的专业修剪队,建立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确保果品安全无公害。
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果业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培训果农30000人次以上,努力提高广大果农生产和经营的水平。五是创新管理体制,提升发展水平。坚持既定的领导责任制不变,成立全县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果业产业化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解决果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困难和问题。
积极探索果业服务的新机制、新办法,整合资源,统筹安排。逐步在果区建设一定规模、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果品交易市场,积极参加各地举办的果品展销活动,在重点城市设立营销窗口,建立直销网点,积极帮助农民开拓市场。
通过中华果都网站加强与全国果品信息网的联通,为果农、客商、企业收集提供可靠的信息。组建果品营销专业协会,打造大沙河牌特色品牌,树立丰县良好的果品市场信誉。
本文来源:7163银河电子游戏网站-www.candyrate.com